夫妻共同债务认定

2019-05-14

问题:以个人名义借款用于炒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前提:有配偶,能证明借款专门用于炒股)

参考依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夫妻债务解释》)

第一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第二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2、《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妥善审理涉夫妻债务纠纷案件的通知》(以下简称《浙江高院通知》):对一些案件中,负债用于夫妻一方以单方名义经商办企业,或进行股票、期货、基金、私募等高风险投资的,不宜一律以“不能排除收益用于共同生活”为由,“一刀切”地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尤其在夫妻长期分居、矛盾激烈等情况下,如果有独立收入来源的配偶一方抗辩对举债人的经营或投资行为完全不知情,且未分享经营或投资所得的,应谨慎认定债务性质为夫妻共同债务。

3、濮阳中院(2019)豫09民终734号判决书:本院认为,李科提交的借条上并未有周蕊的签名,周蕊亦未向李科明确对该债务系基于夫妻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予以事后追认。本案所涉借款本金336000元,数额较大,已经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李科也未举证证明本案借款用于张松山、周蕊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故本案借款不应认定为张松山、周蕊的夫妻共同债务。上诉人张长河上诉认为周蕊对本案借款知情,但未对其主张举证证明,本院不予支持。

4、重庆三中院(2019)渝03民终181号判决:即使有证据证明张俊英向被上诉人所借的款项用于炒股、炒期货,虽炒股、炒期货属于高风险投资行为,但该行为与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性质不同,不属于法律禁止行为,而属于张俊英对家庭共同财产的合法理财行为,冉崇明又没有证据证明属于张俊英的个人行为,故张俊英向被上诉人借钱炒股、炒期货,可视为家庭共同经营行为

5、郑州中院2019)豫01民终3809号判决书:刘国荣与苏惠萍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是民间借贷关系,柯明星没有在借条或者还款情况说明中签字,事后也没有追认。依据刘国荣的证据无法认定本案债务实际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故认定夫妻共同债务依据不足。

6、四川省高院2018川民申5729号:本案所涉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举证责任在债权人,即申请人刘骁。而刘骁向二审法院提交的朱军的银行流水、统计表等证据,并不能证明朱军将案涉借款用于家庭生活开支、归还房屋贷款等日常消费。罗琳琳作为朱军之妻未在协议上签名,刘骁所举证据(朱军及罗琳琳资产情况、微信截图、电话录音、消费记录)不能证明罗琳琳对该笔款项知晓,也不能证明该款项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刘骁当庭陈述称,当初想投资理财,通过李凯(同事)推荐与朱军达成的投资理财协议并实际履行,表明刘骁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款项用于投资并非用于朱军家庭生活开支

回答:

本题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分情况考虑。

1、《夫妻债务解释》秉持“共债共签”的原则,其第一条规定,有双方签字或一方事后追认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借款,并无另一方签字认可,若另一方事后予以追认,当属共同债务;若不予追认或明确否认,则应认定为双方并无共同借款合意,待结合《夫妻债务解释》第二与第三条判断。

2、《夫妻债务解释》第二与第三条的区分适用在于是否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这一点需要考察债务金额,当事人的职业、收入等情况,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习惯等因素,不同地域各不相同(常州中院(2018)苏04民终1415号、(2018)苏04民终1067判决书中认为30万元超出了日常生活需要,泉州中院(2018)闽05民终3169号判决书中结合债务人经济状况认为11万元并非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本题中若借款数额较小,为日常生活所需,则属于夫妻共债;若数额较大,且为借款人家庭经济状况所无法负荷,则超出了日常生活所需,待结合第三条分析。

3、根据《夫妻债务解释》第三条,当涉案债务超过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超出夫妻一方家事代理权限范围时,由债权人举证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基于双方合意。夫妻关系持续期间一方借款用于购买股票,鉴于炒股是合法的经营活动,若债权人能证明炒股所得用于家庭生活,夫妻分享了债务所带来的利益(即便借款炒股造成损失无力偿还),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反之,若一方擅自炒股,盈利从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或债权人无法证明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则应被界定为个人债务。


分享